当前位置:

微子第十八

孔子Ctrl+D 收藏本站

原文:
  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孔子曰:“殷有三仁焉。”
  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,人曰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;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
  齐景公待孔子,曰:“若季氏则吾不能,以季孟之间待之。”曰:“吾老矣,不能用也。”孔子行。
  齐人归女乐,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,孔子行。
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“凤兮凤兮,何德之衰。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已而,今之从政者殆而。”孔子下,欲与之言,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
  长沮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长沮曰:“夫执舆者为谁?”子路曰:“为孔丘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与?”曰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。”问于桀溺,桀溺曰:“子为谁?”曰:“为仲由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之徒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之。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,岂若从避世之士哉?”犹而不辍。子路行以告,夫子怃然曰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
  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和苕,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耘。子路拱而立,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明日,子路行以告,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见之,至则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。君臣之义,如之何其废之。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,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
  逸民,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子曰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?”谓柳下惠、少连:“降志辱身矣。言中伦,行中虑,其斯而已矣。”谓虞仲、夷逸:“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”“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”
  太师挚适齐,亚饭干适楚,三饭缭适蔡,四饭缺适秦,鼓方叔入于河,播鼓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
  周公谓鲁公曰:“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。无求备于一人。”
  周有八士:伯达、伯适、仲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随、季娲。

逐句翻译:

【本篇引语】
本篇共计11章。其中著名的文句有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;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”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: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,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、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。
18.1
【原文】
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孔子曰:“殷有三仁焉。”
【注释】
微子:名启,是纣王的同母兄。纣王无道,微子多次劝谏不听,后微子隐居。
去:离开。
箕子:名胥馀,殷纣王的叔父。子爵,官太师,曾多次劝谏纣王,纣王不听,箕子装疯,被降为奴隶,被纣王囚禁。
比干:殷纣王的叔父。官少师,竭力劝谏纣王,“主过不谏非忠也;畏死不言,非勇也;过则不谏,不用则死,忠之至也”。纣王大怒说:“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,信诸?”将比干剖心而死。
【大意】
纣王无道,微子离开了他,箕子被他囚禁降为奴隶,比干因为劝谏被杀。孔子说:“殷朝有三个仁人啊!”
18.2
【原文】
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”
【注释】
士师: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。
三黜(chù):多次被罢免。三,是虚数。
焉:哪里。
【大意】
柳下惠担任鲁国的法官,多次被免职。有人说:“您不可以离开这个国家吗?”柳下惠说:“我用正直的道德事奉人君,到哪里能不被罢黜呢?要想不正直地事奉人君,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所在的祖国呢?”
18.3
【原文】
齐景公待孔子,曰:“若季氏,则吾不能,以季、孟之间待之。”曰:“吾老矣,不能用也。”孔子行。
【大意】
齐景公谈到对待孔子时说:“如果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,我做不到。我会用次于季氏而高于孟氏之礼来对待孔子。”后来齐景公又说:“我老了,不能用他了。”孔子就离开了齐国。
18.4
【原文】
齐人归女乐。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。孔子行。
【注释】
归:同“馈”,馈赠。
女乐:女乐手。
季桓子:鲁国贵族,姓季孙,名斯,季康子的父亲。担任鲁国上卿。
【大意】
齐国人赠送了许多女乐手,季桓子接受了,三天不上朝。孔子便离开了鲁国。
18.5
【原文】
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,曰:“凤兮!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!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”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辟之,不得与之言。
【注释】
接舆(yú):迎面遇着孔子的车子。接,迎。舆,车。这里因为这件事而称他为接舆。
辟:同“避”,躲避。
【大意】
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前走过,说:“凤凰啊!凤凰啊!为何道德这样衰微?过去的别再说了,未来的还可以追寻。算了!算了!现今从政的人危险啊!”孔子下车,想和他说话。他快步避开了,孔子没能和他说话。
18.6
【原文】
长沮、桀溺耦而耕。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长沮曰:“夫执舆者为谁?”子路曰:“为孔丘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与?”曰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!”问于桀溺。桀溺曰:“子为谁?”曰:“为仲由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之徒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,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之?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,岂若从辟世之士哉?”耰而不辍。子路行以告。夫子怃然曰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
【注释】
长沮(jū)、桀(jié)溺:是形容两个人在水里劳动的形象,不是真名。长,身材高大。溺,浸在水里。
耦(ǒu)而耕:并头耕作。
津:渡口。
与:同“欤”。
而:同“尔”,你。
辟:同“避”。
耰(yōu):农具用来击碎土块,平整土地。
怃(wǔ)然:怅惘失意的样子。
【大意】
长沮、桀溺两个人一同耕田,孔子从那里经过,叫子路去问渡口在什么地方。长沮说:“那位驾车的是谁啊?”子路说:“是孔丘。”他又说:“是鲁国的那位孔丘吗?”子路说:“是的。”他就说:“他么,早知道渡口在哪里了。”子路又问桀溺。桀溺说:“你是谁?”子路说:“我是仲由。”他说:“是鲁国孔丘的弟子仲由吗?”子路说:“是的。”他便说道:“世上纷乱如洪水滔滔弥漫,天下都是这样,你们和谁去改变这种状况呢?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,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?”说完,仍不停下手里的活儿。子路把这些告诉孔子。孔子怅惘地叹息说:“我们既然不可以与鸟兽为群发,如果不和天下人为群,又和谁同群呢?如果天下太平,我就不会参与变革现实的活动了。”
【评析】
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。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,这与道家不同。儒家认为,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,也要独善其身,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。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。所以,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,正因为社会动乱、天下无道,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,为社会改革而努力,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。
18.7
【原文】
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蓧。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芸。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明日,子路行以告。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见之。至则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;君臣之义,如之何其废之?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
【注释】
荷(hè):扛,挑。
蓧(diào):古代的竹制农具,用来除草。
芸:同“耘”,除草。
见:同“现”。
反:同“返”,返回。
【大意】
子路跟着孔子落在后面了,遇到一个老人,用木杖挑着除草的农具。子路问他:“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?”老人说:“四肢不劳动,分不清五谷,谁知道哪个是你老师?”说完就扶着拐杖去除草。子路拱着手站着。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,杀鸡做饭给他吃,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。第二天,子路把这事告诉了孔子。孔子说:“隐士啊。”让子路返回去再看他。子路到了他家他却出门了。子路说:“不做官是不义的。长幼的礼节不可以废弃;君臣的道义又如何能废弃呢?想洁身自好,却乱了大的伦常。君子做官,是施行他的道义。他的道义行不通,是早就知道了的。”
【评析】
过去有一个时期,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。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。对此,我们不想多作评论,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,而是政治需要。其实,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,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。即认为,隐居山林是不对的,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,却抛弃了君臣之伦。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。
18.8
【原文】
逸民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子曰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!”谓“柳下惠、少连,降志辱身矣。言中伦,行中虑,其斯而已矣!”谓“虞仲、夷逸,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”
【注释】
逸民:隐退不仕的人。
虞仲:即仲雍,为了推辞王位和泰伯一起隐居荆蛮。见《泰伯第八》第一章注。
夷逸:古代隐士,自称是牛,可以在野外耕作却不忍被当作祭祀的牺牲。
朱张:字子弓,身世不详。
少连:东夷人。善于守孝,达礼。
与:同“欤”。
中(zhònɡ):符合。
无可无不可:根据实际情况随遇而安,不一定要这样做,也不一定不这样做。
【大意】
逸民有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孔子说:“守志不屈,不辱没自己的身份,就是伯夷、叔齐了吧!”孔子又说:“柳下惠、少连不免贬抑自己的志向,辱没自己的身份,说话合乎伦理,行为合乎思虑,他们是这样做而已了。”又说:“虞仲、夷逸隐居逃世,说话放纵无忌,但他们自身保持清白了,废弃官位又合乎权宜变通。我却和他们不同,没什么可以,也没什么不可以。”
18.9
【原文】
大师挚适齐,亚饭干适楚,三饭缭适蔡,四饭缺适秦。鼓方叔入于河,播鼗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
【注释】
大师挚:名叫挚的乐师。
适:到,往。
亚饭:周朝制度,天子诸侯吃饭时要奏乐,亚饭是第二次吃饭时奏乐的乐师,三饭、四饭类推。
干、缭、缺:都是乐师的名字。
鼓方叔:打鼓的乐师,名字叫方叔。
河:专指黄河。
播:摇。
鼗(táo):长柄摇鼓,两边系小椎。
武:摇鼓乐师名字。
少师阳:名叫阳的副乐师。
击磬襄:敲磬的乐师,名叫襄。
【大意】
太师挚去了齐国,亚饭乐师干去了楚国,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,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。鼓手方叔去了黄河地区,摇鼓手武去了汉水地区,副乐师阳、敲磬的襄去了海滨。
18.10
【原文】
周公谓鲁公曰:“君子不施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。无求备于一人。”
【注释】
周公:周武王的弟弟,名姬旦。
鲁公:指周公的儿子伯禽。
施:同“弛”,松弛,弃置。
【大意】
周公对鲁公说:“君子不能疏远怠慢自己的亲族,不能让大臣埋怨不任用他们。旧交没有大的坏处就不要舍弃他。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。”
18.11
【原文】
周有八士:伯达、伯适、仲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随、季騧。
【大意】
周代有八位名士:伯达、伯适、仲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随、季。

人物百科 - 体验人物生平趣事!

人物 | 文化 | 趣味 | 书库 | 历史 | 解密 | 民间 | 幽默 | 童话

Copyright© 2017 人物百科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